思源教育中復班老師盤點初中生最易用錯的成語
日期:2022-09-14 11:01 點擊:
思源教育老師今天給大家盤點初中生最易用錯的成語,真心希望能幫到大家,請同學們認真學習。
(1)振聾發(fā)聵(本意是聲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誤作聽力下降,像個呆頭呆腦的聾子——把醉漢弄醒?把醒漢弄醉?甭官怎么說,先把意圖鬧清楚;否則,干完活兒,準挨大嘴巴。)
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寫過《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中有句話:“此數(shù)言,振聾發(fā)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jīng)學談詩者。”聵,耳聾。“振聾發(fā)聵”,即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的人。
(2)空穴來風(原指有根有據(jù)的事兒,結果被篡改成了捕風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說瞎話”。)
這個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白居易詩中準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jù)、有來由。所以,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shù)?;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
(3)明日黃花(指“過時之物”?;蛟S有人覺得,“明日”哪里不過時?“昨日”才過時哩,便想當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黃花”——誰下的命令?憑啥愣改呀?)
這個成語的出處,源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黃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陽節(jié)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4)始作俑者(原指做壞事,引領歪風邪氣的“第一人”,現(xiàn)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起碼也是開先河的任務——看來,“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腦袋上。嘗嘗鮮兒吧您吶。)
出處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據(jù)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人,這是理所當然的”貶義詞“。
(5)美輪美奐(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濫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電臺、電視臺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張嘴就來,出口成錯——錯了也不改,臉皮就是厚。)
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晉文子趙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晉國大夫張老去祝賀說:“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輪,是古代的一種圓形高大的谷倉。這個成語指高大的意思,專門形容房建筑屋高大華麗?,F(xiàn)在?連唱歌跳舞、喝酒吃飯都“美輪美奐”了,上哪兒說理去?
【思源教育中復班老師盤點初中生最易用錯的成語】這篇文章已發(fā)布。請大家關注學習,關注中考,關注思源教育,更多精彩內(nèi)容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