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20 10:45 點擊:
23.生活中,人們常常試圖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現(xiàn)象的認識和思考。
羅翔曾言:“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人生。”世界變幻莫測,人雙傾向于安定,故而常常試圖與不確定性對抗,構建穩(wěn)定的立身之基。然而,運動規(guī)定了世界的本質,長久的確定不過是鏡花水月,應時而動方為處世良策。
現(xiàn)代性的鐵籠之中,“確定”對人的積極作用越發(fā)強烈。工具理性追求高效、確定,不容差錯,以此保證社會機器的正常運轉。意外不被允許發(fā)生,被異化的機器零件們便將確定奉為圭臬,借此立身。而同時,科技的進步助長了“人定勝天”的理性自負,自然與時代的宏觀偉力似乎可以對抗,成為人們試圖追逐確定的一大基礎。
另一方面,尋找確定也是面對人事變動時維護自我主體性的自我防御機制。薩特認為“他人即地獄”,究其根本,是他人對外界的客體化行為不受主體掌握,由于其不確定性才構成威脅。因此,為了維持自我的棲身之所,人們試圖摒棄外界變幻的事實,將目光拘于一隅,挖掘其中的確定,沉醉于安定舒適的空間。
誠然,從個體與社會的雙重考量上,尋找確定的企圖無可厚非,但也正如赫胥黎所言:事實不因被忽略就消失。一味地追求確定只會使我們陷入確定偏誤的深淵,或沉湎于“美麗新世界”般舒適的不自由,或喪失自身應對變動的能力,在不確定的時代浪濤下粉身碎骨。
這或許就是村上春樹警示自己避免結論性語句的原因。避免結論就是保有不確定性的余地,不斷探索、不斷變動,去偽存真。也只有這般,才不至于自我設置確定的邊界而作繭自縛。只有抵制確定性的誘惑,才能向變化的外部世界不斷汲取多樣的可能,以不確定塑造內在的多樣性與生命的廣闊豐盈。
然而,盡管人生確應有浮士德式的沖動與變動,這并不意味著必須全然拋棄對確定與生俱來的期望。與之相反,生命不應是隨風飄蕩的枯葉,而應是扎根于地面的蘆葦。變中取定,以防止無所持守的隨波逐流;應時而動,以隨機應變的心態(tài)面對不確定性,不囿于過分確定的限制。
這實際是強調我們不應執(zhí)著于確定。但不妨以暫時的穩(wěn)固為臺階,變動中抬步,應時而動,以通向生命自覺的高處。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yè)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32035781/62581699 交復致遠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62932552/62932882 交復致遠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龍漕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龍漕路223號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