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5-09 13:45 點擊:
一個人知道得越多,是否意味著越容易作出判斷?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智者,無判斷之易
一個人知道得越多,是否意味著越容易做出判斷?我想,并非如此,有智之人無判斷之易。
從表面上來看,一個人知道得越多,顯然意味著其知識面越廣,就更有助于做出判斷的能力。但這只是人的主觀推斷,并無道理可言。
我們需從“判斷”入手,即為客觀理性地從抉擇或事物中做出立場選擇或價值評價??梢娕袛嗍且环N思維過程,是一種后天培養(yǎng)的決策過程。而在一個人知道得越多的前提下,就好比“百科全書”般的人工智能,只有客觀知識的積累,缺少了思維過程,便難以做出判斷。就算人工智能具有思維過程的能力,其冗雜的知識覆蓋與相交織或干擾的知識重合,也會導致?lián)碛?ldquo;神算力”的人工智能對“最佳”判斷無從下手,何況是易受主觀思維影響和受知識局限的人類。為何有人仍支持存在明顯謬誤的“一個人知道得越多意味著越容易做出判斷”呢?首先,這是人對工具理性的追求使然。當人們過于強調(diào)功利化獲得知識的數(shù)量積累并簡單地認為“知道得越多”時,便越易于做出判斷。哈耶克認為人對于知識的有限性驅(qū)動著人對于填充自己無知結(jié)構(gòu)的沖動,進而導致人對“知識”帶來的收益無限放大,使判斷的行為由過程弱化為了結(jié)果。
然而,我們不能一味地將“知道得越多”視作“判斷”異化的因素。知識積累的本質(zhì)是有利于人對自己認知有限性的拓展,并且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促進人思維的深化,能更有效地避免個體成為單一判斷的“單向度的人”、群體成為一味趨于相同判斷的“烏合之眾”。“知道得越多”不是以“更易判斷”為最終目的,而是以“做好判斷”為終極目標。
蘇格拉底是一位有極大智慧的哲人,而在飲鴆而亡前,艱難地做出了一生的判斷——我救不了你們的民主。這便啟示我們:知識越多,并非越易做出判斷,而是為了做好判斷在知道越多的過程中,思維模型的深化和理性價值觀的建立,方能使我們更易做好判斷。
智者,無判斷之易,乃有判斷之長。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yè)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400-678-9493 交復致遠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19400-678-9493 交復致遠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龍漕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龍漕路223號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