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跡及語錄在作文中的運用角度講解
日期:2025-01-03 08:24 點擊:
大量的作文素材是寫好作文的必備武器,素材有了,如何運用學到信手拈來的地步,那你就離高分作文不遠了。
【荷蘭后印象派畫家,表現(xiàn)主義的先驅(qū),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shù)。37歲時,在寂靜的田野里,面對著燦爛的陽光,開槍自殺?!?/span>
1、梵高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名利皆空,情愛亦無,貧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惡劣,他的藝術(shù)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熱情都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畫卻被那些布爾喬亞的藝術(shù)鑒賞家們棄之如敝屣。在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小城,他瘋狂地作畫。傾泄的顏料里調(diào)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扎傷口的繃帶。他像夸父一樣地追逐著太陽,最后在陽光中燃燒、倒下。每當我看見他所畫的《向日葵》,總會想起古希臘智者說過的話:“它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都永遠是一團火焰。”
藝術(shù)、理想、痛苦、執(zhí)著、個性、獨特追求
2、梵高說,“誰在愛,誰就在活著;誰活著,誰就要工作;誰工作,誰就有面包。”但是梵高常常沒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濟勉強維持生計。他孤獨地作畫,孤獨地生活,沒有錢請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后,當他的自畫像——《沒有胡須的梵高》創(chuàng)出7150萬美元的拍賣天價時,拍賣行里歡聲雷動。然而這一切與寂寞的梵高已經(jīng)毫無關(guān)系。在巴黎郊外的儉樸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當年由加歇醫(yī)生栽種的長春藤,還有來自全世界的崇拜者們敬獻的鮮花。
3、梵高生前曾有一個心愿:“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一家咖啡館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連這么一點點卑微的夢想,最終也還是化為泡影。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蘭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國,爭相把梵高認作自己的國民,爭相為他建造精美的美術(shù)館。在巴黎的奧塞博物館、在倫敦的國家美術(shù)館、在荷蘭的梵高美術(shù)館……他的作品永遠被擺放在最顯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遠是人頭攢動,人們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誠的眼神,嘖嘖贊嘆,表現(xiàn)出對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①畫家害怕空白的畫布,但空白的畫布也害怕敢冒風險的、真正熱情的畫家。
②我總是全力以赴地畫畫,因為我的最大愿望是創(chuàng)造美的作品。
③生活對于我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過嘴唇,甚至漲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④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里的火熄滅掉,而是要讓它始終不斷的燒。……你知不知道,這是誠實的人保存在藝術(shù)中最最必要的東西!然而并不是誰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實與誠摯的感情。
⑤我時常陷入極大的痛苦,這是事實。但是我的內(nèi)心仍然是安靜的,是純粹的和諧與音樂。在最寒磣的小屋里,在最骯臟的角落里,我發(fā)現(xiàn)了圖畫。
【德國資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家,主張唯意志論?!?/strong>
有人說,在19世紀的思想家中,若要舉出兩位對本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當推馬克思和尼采。他們都不是學院式的哲學家,影響都遠遠超出學術(shù)界的小圈子,震撼了整個西方社會意識。一百多年以前,尼采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德國哲學家。他攜帶一把綠色的小傘,一個筆記本,漂泊于南歐的山巔海濱。世界幾乎把他遺忘了。直到生命的最后歲月,他才小有名氣,但也不過是小有名氣而已。尼采在一首詩中寫道:“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他對他身后的聲譽是充滿信心的:“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后方生??傆幸惶煳視缭敢詢?。這將是很遠的一天,我不能親眼看到了。那時候人們會打開我的書,我會有讀者。我應該為他們寫作。”
①人生是污穢的川流,要想容納并使之澄清,人自身就要成為大海。
②你必須準備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 你怎么可能重生呢, 如果你不先化為灰燼?
⑤野兔有7層皮,人可以剝掉7乘以70層皮,也難以認識他自己。
【臺灣作家。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后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jié)婚。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潛水中意外事件喪生,三毛回到臺灣。1991年1月4日在醫(y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1、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獨特壯闊的生活方式。她滿足了我們對自身生活的幻想——從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愛情。后來,我自己去過沙漠,我才發(fā)現(xiàn)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懼。我看《溫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記,發(fā)現(xiàn)她和荷西的愛情也充滿了關(guān)于金錢物質(zhì)瑣碎的爭吵??葱とo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鏡頭,蒼白慘淡,不帶一絲笑容。也許那才是她真實的樣子。后來三毛自殺,我非常冒昧誅心地猜測,大概也是因為太多讀者把對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們綁架,太沉,太重了。
2、愛生活,愛地球,愛世界。要想照亮世界,總得有東西在燃燒。她是燃燒自己,照亮世界的女子。有人說她的作品里有虛構(gòu),她死后仍有非議。這又怎么樣呢?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也不需要完美的人。但是,她寫有完美的書。當一個人用生命照亮你…… 我們多么幸福。
3、三毛真正讓我著迷的地方在于,她那顆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實我們常常會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錮在同一個地方,或者同一種心態(tài)里。而三毛是那種即使被囚禁在一個牢籠里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對于愛情的勇敢與執(zhí)著,是那么的讓人著迷,一個愛上流浪的人,一個在流浪中愛著的女人。突然覺得這種流浪的浪漫情懷,在我們越來越世俗的世界里漸漸的遠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足夠虔誠地面對流浪,我們就不會感覺到深深的寂寞。
①生命的滋味,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嘗一嘗啊!
②我迎著朝陽站在大海的面前,對自己說:如果時光不能倒流,就讓這一切,隨風而去吧。
③我們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一個勇者。
④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
⑤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歐內(nèi)斯特·米勒爾·海明威,美國作家和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1、海明威每天早晨6點半,便聚精會神地站著寫作,一直寫到中午12點半,通常一次寫作不超過6小時,偶爾延長兩小時。他喜歡用鉛筆寫作,便于修改。有人說他寫作時一天用了20支鉛筆。他說沒這么多,寫得最順手時一天只用了7支鉛筆。
2、海明威寫作態(tài)度極其嚴肅,十分重視作品的修改。他每天開始寫作時,先把前一天寫的讀一遍,寫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書寫完后又從頭到尾改一遍;草稿請人家打字謄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樣出來再改一遍。他認為這樣三次大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他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初稿寫了6個月,修改又花了5個月,清樣出來后還在改,最后一頁一共改了39次才滿意。
3、硬漢海明威:14歲走進拳擊場,滿臉鮮血,可他不肯倒下;19歲走上戰(zhàn)場;200多塊彈頭彈片,也沒能讓他倒下;寫作上的無數(shù)艱辛,無數(shù)的退稿,無數(shù)的失敗,還是無法打倒他;直到晚年,連續(xù)兩次飛機失事,他都從大火中站了起來:最后,因為不愿意成為無能的弱者,他舉槍自殺。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后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生活與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戰(zhàn)勝牛,就是牛挑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