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8-11 09:54 點擊:
[甲]岳武穆人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不?”武穆答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芻豆數斗,飲泉一斛①,然非精潔,寧餓死不受。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才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為馬,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才也。”帝稱善。 (選自《宋稗類鈔》)
[乙]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選自韓愈《馬說》)
[注]①斛(hu):容量單位,古代十斗為一斛,也相當于“一石”。②褫(chi):解除。
18.(4分)寫出以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比行百余里( )
(2)受大而不茍取( )
(3)殆欲斃然( )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19.(2分)下列加點詞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
A.故常奇之
B.日啖芻豆數斗
C.介而馳
D.而秣不擇粟
20.(6分)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才也。
(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1.(1分)甲文里,集中體現良馬所具備的“外見之才”的句子是
22.(4分)(1)這兩段文字實則都是借談馬來說理,甲文給我們的啟示是: ;
(2)進一步結合乙文來看,這兩段文字又說明了一個共同的道理: 。
答案:
18、(1)及,等到(2)茍且,隨便(3)將,幾乎(4)等同,一樣(4分)
19、CD(2分)
20、(6分) (1)吃得少容易飽,喜好逞強而容易力盡,是才能低下的庸才。(盈、窮、判斷句)(2)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定語后置句、或、盡)
21、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1分)
22、甲文:(1)要成為負重致遠之才,自身的功底一定要厚實,不能滿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見。 (2)講原則,有取舍,對自身無益甚而有害的東西,不但不“茍取”,而且要拒而不受。(3)要學會“厚積而薄發(fā)”,對自己擁有的智慧與才能要持之有度,運用有方
甲乙兩文:(2分)人才一定要受到重視和妥善的照顧,才能適時表現出過人的才智和能力。(或表述為:要善待人才,給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條件。)
閱讀下文,完成第20—23題。(12分)
答劉秀才論史書①
(唐)韓愈
①六月九日,韓愈白秀才。辱問見愛,教勉以所宜務②,敢不拜賜。愚以為凡史氏褒貶大法,《春秋》已備之矣。后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錄,則善惡自見。然此尚非淺陋偷情者所能就,£褒貶邪?
②孔子圣人,作《春秋》,辱于魯、衛(wèi)、陳、宋、齊、楚,卒不遇而死;齊太史氏兄弟幾盡;左丘明紀春秋時事以失明;司馬遷作《史記》,刑誅;班固瘐死;陳壽起又廢,卒亦無所至;王隱謗退死家;習鑿齒無一足;崔浩、范曄赤誅;魏收天絕;宋孝王誅死;足下所稱吳兢③,亦不聞身貴而今其后有聞也。夫為史者,不有人禍,則有天刑,豈可不畏懼而輕為之哉!
③唐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賢相相踵,其余文武之士,立功名跨越前后者,不可勝數。豈一人卒卒能紀而傳之邪?仆年志已就衰退,不可自敦率。宰相知其無他才能,不足用,哀其老窮,齟齬無所合,不欲令四海內有戚戚者,猥言之上,茍加一職榮之耳,非必督責迫蹙,令就功役也。賤不敢逆盛指④,行且謀引去。且傳聞不同,善惡隨人所見,甚者附黨,憎愛不同,巧造語言,鑿空構立,善惡事跡,于今何所承受取信,而可草草作傳記,令傳萬世乎?若無鬼神,豈可不自心慚愧;若有鬼神,將不福人。仆雖騃⑤,亦粗知自愛,實不敢率爾為也。
④夫圣唐鉅跡,及賢士大夫事,皆磊磊軒天地,決不沉沒。今館中非無人,將必有作者勤而慕之。后生可畏,安知不在足下?亦宜勉之!愈再拜。
【注釋】①此文作于元和八年六月九日,時韓愈為史館修撰。②所宜務:所應該做的,指修史。③吳兢:唐史學家。④盛指:亦作“盛旨”,即盛意。⑤騃:愚。
20.填入第①段方框處恰當的一項是(D )。(1分)
A.且 B. 而 C.豈 D.況
21.下列對第②段論證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3分)
A.歷數上至孔子下至本朝的史家論證為史者遭刑的必然。
B.從“人禍”“天刑”兩個角度論證刑罰產生的原因多樣。
C.論證目的在于闡明史不易作,闡明自己不能作史之因。
D.論證方式以批駁為主,立足史家事例反駁對方的勸勉。
22.本文作為回信態(tài)度堅決明確,語言表達上卻委婉平和。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4分)
本文在答復劉秀才應該作史時,態(tài)度堅決鮮明地表達了拒絕的意見(1點)。但表達過程力求委婉平和(1點),如使用“足下”“拜賜”等敬辭,“辱”“愚”“仆”等謙辭,體 現了書信措辭的委婉(1點);再如文章多以問句形式形成探討交流的語氣(1點),如“豈 可不畏懼而輕為之哉”“安知不在足下”等(1點)。
評分說明:1點1分,給滿4分為止。
23.本文表面上是闡明修史與否的原因,實則別有寄托。請結合第③段內容加以分析(4分)
第③段從唐史不能倉促而作、自己沒有史才、史實傳聞不能保其真等角度闡明了不能修史的原因(1點)。表面上交代自己老窮無才而受到恩遇,所謂“無他才能,不足用”“茍加一職榮之”(1點),實則表達對仕宦不得志的牢騷(1點);尤為突出的是針對借權勢干涉作史,蓄意憑空捏造史實的現實的不滿(1點),作者對此無力回天,難以改變,抒發(fā)憤懣不平之氣(1點)。
評分說明: 1點1分,給滿4分為止。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yè)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021-64680311 思源教育徐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南丹東路238號2層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