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16 10:19 點擊:
詩歌翻譯,是將自己揉碎進(jìn)詩的泥土中。因而我的情感和思想將與它融為一體, 共同開出另一朵花。詩歌翻譯,是將自己揉碎進(jìn)詩的泥土中。因而我的情感和思想將與它融為一體, 共同開出另一朵花。
相信每一個熱愛翻譯的人,都有詩歌翻譯的情結(jié)。
如果說一個作品是一條線,由許許多多的語義點組成,那么議論文、說明文這樣的文章一定不僅是實線,而且是加粗版的實線,這樣才能將語義盡可能準(zhǔn)確無誤地傳達(dá)出來。接下來是散文和小說,它們的語義表達(dá)雖然多了很多自由空間,不必刻意追求嚴(yán)謹(jǐn),但畢竟是成段敘述,語義基本還是連貫的,不會有很多空白。
但詩歌的翻譯就有很大不同了。詩歌追求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更多地是要借用讀者的想象空間。詩人將想表達(dá)的語義和情感精選出一部分,再用文學(xué)的形式進(jìn)行加工。因此詩歌的線必然是不規(guī)則的線段,中間有大段的空白需要填補(bǔ)。
這一點在中文詩上尤為明顯。中國的很多文學(xué)和藝術(shù),包括詩歌、語言乃至繪畫、音樂等,都是意合而成??瞻锥?、不重邏輯,更多地是需要讀者和欣賞者根據(jù)背景環(huán)境和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和構(gòu)建。
由此延伸,可以說就連中國人的情感也有這樣的特點。我們的情感往往不是飽滿而濃烈的,而是收斂而含蓄的,只言說很少的一部分,其余的就需要對方去意會,去“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因此,在翻譯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甚至小說的時候,譯者更像是一個能工巧匠,嫻熟地運(yùn)用各種翻譯手段,將一種語言的語義用另一種語言盡可能精準(zhǔn)地表達(dá)出來。但在詩歌的翻譯中卻有了很多探索和自我發(fā)揮的空間:
詩人想表達(dá)什么樣的語義?傳遞何種情感和思想?字面的語言背后,有沒有什么隱含的意思?有沒有什么文化符號,或者特殊的背景?
因此,要想翻譯一首詩,譯者必須首先是一個好讀者,探索與這首詩相關(guān)的各種背景和材料,細(xì)究每一詞每一字,再將自己完全投入詩中,去用心理解體會,去努力和作者取得哪怕是不同維度上的共鳴。
在這個過程中,譯者無可避免會將自己的一部分情感和思想投入翻譯作品中,所以詩歌的翻譯比其他形式作品的翻譯更接近于再創(chuàng)作,100個人翻同一首詩,很可能會翻出100個完全不同的版本,甚至很多版本難較高下,這也是詩歌翻譯的魅力所在。
有人說,詩不可譯。這樣的說法有他的道理,但到底太武斷了。凡可理解的語言皆可翻譯,既然詩可讀可解,自然也是可以翻譯的。至于譯得好壞,除了看譯者的語言能力,更要看他的思想和理解深度了。
在這里,教大家?guī)讉€小技巧,大家可以嘗試?yán)盟鼈?,找?guī)资鬃约合矚g的,體會得比較深的詩來進(jìn)行翻譯。
以王維《相思》為例
了解詩歌背景,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一是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二是當(dāng)時的歷史時代背景,三是詩歌中文化元素的背景。
譯文:
Have you, in the country’s south,
seen those red bean trees?
How many have sprouted
in the spring breeze?
Gather more of their seeds if you please.
Only out of profound longing and love
can someone shed these tears.
本篇微信中詩歌譯者:徐文靜
審校:Rob Hardy,卡夫卡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英國多所高校寫作輔導(dǎo)導(dǎo)師
難詞:
sprout /spra?t/ v. 發(fā)芽
breeze /bri?z/ n. 微風(fēng)
gather /?ɡæð?r/ v. 收集
profound /pr??fa?nd/ adj. 深遠(yuǎn)的,強(qiáng)烈的
longing /?l?????/ n. 思念
shed /?ed/ v. 流(淚)
細(xì)想來,這首詩雖然曉暢,但還是有幾處讓人難以一讀即懂的地方:
第一句“紅豆生南國”完全是對事實的陳述,用現(xiàn)代白話來說就是“紅豆長在南方地區(qū)”,讀起來怎么好像普通了一點?
第二句“春來發(fā)幾枝”,詩人為何有此一問?
第三句和第四句說“此物最相思”,紅豆為什么代表了“相思”?
這就涉及了這首詩的幾個背景。
首先是紅豆,相傳古代一位男子出征,死于邊地,他的妻子因相思而泣于樹下,淚干后留下一滴滴鮮紅的血,化為紅豆,因此人們又將紅豆稱為“相思子”。
其次,紅豆產(chǎn)于南方,而王維這首詩是寫給人在南方的朋友李龜年。這里我們想象一下,王維的這首詩就好像是在與朋友隔空對話,所以他的語氣一定是親切而真摯的,飽含情感與思念,卻又帶一點“家常”:在你們南方地區(qū)長有一種紅豆樹,春天到了,它們有多少已經(jīng)發(fā)芽了?
在翻譯的時候,也是遵循著這個思路進(jìn)行的。前兩句采取了設(shè)問的語氣,好像在和對方閑聊。而最后一句則把“紅豆”“血淚”與“相思”的含義揉進(jìn)了詩中,這樣可以無需“出戲”的注釋,也讓外國讀者理解詩的含義與情感。
以王維《畫》為例
上文中提到過,中文重“意合”,而語句的行文邏輯也與英文有大不同。如果直譯,往往會語言啰嗦且邏輯混亂。這時我們就需要把詩中的意象按點取出,按英文的表達(dá)習(xí)慣梳理邏輯,再重構(gòu)畫面。
譯文:
A mountain lies green in the distance;
a stream flows nearby in silence;
a flower blooms forever without fragrance;
a bird sits still and can not be stirred even once.
生詞:
distance /?d?st?ns/ n. 遠(yuǎn)處
silence /?sa?l?ns/ n. 安靜無聲
bloom /blu?m/ v. 開花
fragrance /?fre?ɡr?ns/ n. 香氣
still /st?l/ adj. 靜止不動
stir /st??r/ v. 擾動
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在書畫和音樂方面的造詣同樣很高,蘇軾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如果按照原詩的行文方式來翻譯,不容易體現(xiàn)出這首詩的頗有雅趣的畫面感。因此這里選擇將每一句在畫里的內(nèi)容,即山、水、花和鳥提做主語,然后再加以描寫,這樣不僅有畫面感,而且句式簡單整齊。
以元稹《離思五首·其四》為例
詩歌的語言都是精煉的,寧少不多。在翻譯的時候,為了讓邏輯通順,讓目的語讀者也能理解,就要適度將這些空白填補(bǔ)回一些。
離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Once I’d been to the vast sea,
I found no other water worth seeing.
Once I’d been to Wu Mountain,
I found no other place has clouds worth viewing.
Now no flower leaves me with any feeling,
Partly because of the Taoism I’m practicing,
and partly because of you that I cannot stop missing.
生詞:
vast /væst/ adj. 廣闊的
worth /w??rθ/ adj. 值得
元稹這首《離思》可謂情深意切,充滿思念。他將自己亡妻比作世間水中的滄海,世間云中的巫山云,勝于一切花。
所以這首詩幾句話其實說的是同一個意思,都是“我”的感受,所以只要把隱藏在詩句背后的“我”推到前面,就不難翻譯了。
以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為例
中文的詩很多是沒有主語的,或者每一句話雖然都圍繞著一個主題,但主語卻在不斷變化。比如東坡先生這首著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
譯文:
Dressed in a glittering gown,
she is amazing in the sun.
Hidden behind a veil of mist,
she is intriguing in the rain.
Rain or shine,
the West Lake will always be captivating.
Just like Xi Shi,
who is simply charming,
no matter what makeup she is wearing.
生詞:
glittering /?ɡl?t?r??/ adj. 閃閃發(fā)光的
gown /ɡa?n/ n. 禮服裙
amazing /??me?z??/ adj. 了不起的
hide /ha?d/ v. 躲藏
veil /ve?l/ n. 面紗
mist /m?st/ n. 薄霧
intriguing /?n?tri?ɡ??/ adj. (神秘而)迷人的
captivating /?kæpt?ve?t??/ adj. 吸引人的
charming /?t?ɑ?rm??/ adj. 有魅力的
makeup /?me?k ?p/ n. 化妝品
第一句和第二句所說都是西湖:在晴天的時候,西湖水波光蕩漾,風(fēng)景正好。雨天的時候,西湖周圍山色迷蒙蒼茫,另有一番奇妙景致。第三句的主語應(yīng)該是“我”,詩人想把西湖比作西子,就是西施,她們無論是化怎樣的妝容都美得恰到好處。
在英文翻譯的時候,主語不能省略,但如果四句話的主語在“西湖”“我”和“西施”之間來回?fù)Q,未免凌亂。因此這里譯的時候選擇全篇采取擬人的方法,將西湖比作西施,保證了主語的統(tǒng)一。
以王維《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為例
押韻是一件不太好做的事。如果真的想按照英文詩的方法去押韻,就比較麻煩了,首先要確認(rèn)詩體,然后再按照規(guī)矩去押韻。如果是現(xiàn)代詩倒還自由一點,要是比如十四行詩,可以說押韻的規(guī)矩比中國的絕句律詩還要嚴(yán)格。
一個比較偷懶的辦法是只押尾韻,甚至不用完全一致,只要音相近且上口即可。
譯文:
A morning rain has cleaned all dust away.
Willows are green, tiles are grey.
One more toast, my friend,
before you are on your way
out to the west where old acquaintances are far away.
生詞:
dust /d?st/ n. 灰塵
willow /?w?lo?/ n. 柳樹
tile /ta?l/ n. 瓦片
toast /to?st/ n. 舉杯祝酒
acquaintance /??kwe?nt?ns/ n. 熟人,老友
這首詩選擇了句尾押e?的音,另外句中停頓往e?n的音上靠了一下,讀起來相對比較上口一些。
翻譯看似簡單,其實涉及面很廣,如果想要做得精,就要在目的語、母語,以及兩種語言的背景文化方面不斷鉆研,是一個有無限提升空間的學(xué)問。
其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便是要學(xué)好母語?,F(xiàn)在不少人,包括一些父母為了讓自己和孩子能夠盡快“與國際接軌”,只看重英語學(xué)習(xí),在中文方面覺得反正是母語,差不多就行了。其實并非如此。語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與人的思維廣度和深度是相聯(lián)系的,而且不同語言之間有很多內(nèi)在互通之處。所以很多中文語言和文學(xué)的大家在英文方面同樣造詣了得,反之亦然。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jìn)修學(xué)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xùn),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yè)的托班輔導(dǎo)、青少年英語輔導(dǎo)、小學(xué)輔導(dǎo)、初中輔導(dǎo)、高中輔導(dǎo)、高考高復(fù)、三校生高復(fù)、藝考生文化課等,學(xué)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xué)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xué)研究中心”、“中學(xué)個性化學(xué)習(xí)教育基地”、“快速學(xué)習(xí)法”實驗學(xué)校。
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fù)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021-64680311 思源教育徐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南丹東路238號2層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xué)習(xí)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