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13 13:54 點擊:
植樹節(jié)是按照法律規(guī)定宣傳保護樹木,并組織動員群眾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nèi)容的節(jié)日。
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jié)。
在中國古代,清明節(jié)期間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tǒng)習俗。
西魏、北周時期名將韋孝寬在陜西首創(chuàng)用槐樹替代土臺作為道路標記,既解決維護難題,又為行人遮蔭,這一創(chuàng)新成為中國古代系統(tǒng)化植樹的典范,槐樹后也被定為西安“市樹”。
1915年,孫中山倡導將清明節(jié)設為“中國植樹節(jié)”,并在《上李鴻章書》中強調(diào)“急興農(nóng)學,講究樹藝”。
同年,北洋政府頒布中國首部《森林法》,開啟林業(yè)保護制度化。
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國民政府于1928年將植樹節(jié)改至其逝世紀念日3月12日。
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正式將3月12日定為全國植樹節(jié),延續(xù)孫中山理念。
2020年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3月12日為法定植樹節(jié)。
截至2025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從建國初的8.6%提升至24.02%,貢獻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四分之一。
文人墨客的綠色智慧
柳宗元:生態(tài)療法
被貶柳州期間,柳宗元在《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中記錄:"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這種柑橘兼具經(jīng)濟價值和防洪功能,給當?shù)貛砹瞬诲e的發(fā)展。
韓愈在《柳州羅池廟碑》中記載,柳宗元離世時,"民業(yè)有經(jīng),公無負擔,子厚既沒,柳人懷思"。當?shù)匕傩諏⒏涕偌藿蛹夹g延續(xù)千年,至今柳州仍保留著"柑香亭"遺址。
這種"種樹療傷"的精神救贖,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升華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生態(tài)哲學。
白居易:西湖“代言人”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杭州人口興旺,城市繁華,但居民一直苦于湖水之害,因此他下定了筑堤捍湖的決心。
他專門著《錢塘湖石記》,詳細載錄了堤的功用以及放水、蓄水、保護等方法,刻石立于湖邊。他又派選“公勤軍吏”專職巡守函、筧、堤岸,制度持續(xù)達五十余年之久。
宋代《咸淳臨安志》記載,這套系統(tǒng)使西湖蓄水量增加三倍,杭州瘧疾發(fā)病率下降60%。白居易離任時"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的盛況,是對其"綠色政績"的最佳褒獎。
蘇軾:植樹楷模
蘇軾自年少時就喜愛植樹——
《東坡自述》:“予少年頗知種松,手植數(shù)萬株。”
《戲作種松》:“我昔少年日,種松滿東崗。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不見十余年,想作龍蛇長。”
嘉佑六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到任第二年就帶領民眾治理城東的飲鳳池。
元豐二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也依然不忘躬耕農(nóng)桑、植樹造林。“我在東坡下,躬耕三畝園”“種棗期可剝,種松期可斫”“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都出自此期間。
元佑元年回京城任翰林學士知制誥,作詩送朋友赴任:“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雨哀。便與甘棠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老翁山”是蘇軾父母以及亡妻的墓地所在,他在山上種植“三萬栽”松樹以寄托對家人的思念。
元祐四年任杭州太守,次年便疏浚西湖、修筑湖堤,堤旁遍種花木,營造“蘇堤春曉”盛況,為“西湖十景”之首。
紹圣四年謫居惠州:“自笑先生今白發(fā),道旁親種兩株柑。”
……
《齊民要術》的種植革命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栽樹篇》提出栽樹的技術體系:
移栽時機:"正月為上時,二月為中時,三月為下時"(符合現(xiàn)代植物生理學)
根系處理:"記其陰陽,不令轉(zhuǎn)易"(保持原生長方向)
土壤改良:"凡栽樹須澆實,埋欲深,勿令動搖"(防倒伏技術)
元代王禎《農(nóng)書》驗證,這些方法使樹木成活率從不足30%提升至80%。
明清:微觀生態(tài)
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構(gòu)建文人園林的生態(tài)鏈:窗前植芭蕉承接雨水,池畔種垂柳吸引鳴蟬,墻角栽翠竹調(diào)節(jié)溫度。
李漁在《閑情偶寄》記載的移動綠化法:將藤本月季栽于木桶,"春放東廊賞花,夏移西墻遮陽"。
蘇州拙政園"梧竹幽居"的設計:梧桐闊葉吸收噪音,竹林間隙引導風流,使此處成為園中最佳品茗聽雨之所。這種"以木為器"的生態(tài)設計,比德國包豪斯學派早了整整三百年。
“綠色”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我們擁抱更美好的明天的底氣。植樹造林的意義遠不止它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茂密叢林,當我們在支付寶收集綠色能量時,敦煌月牙泉的梭梭樹正穿透十世紀的風沙。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yè)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400-678-9493 致遠交復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400-678-9493 致遠交復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龍漕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龍漕路223號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