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4-28 09:49 點擊:
(原題呈現(xiàn))
史鐵生在《務虛筆記》中寫道:“過去并未消失,而未來已經(jīng)存在。”
請將你對這句話的思考寫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
通古今之變,明未來之化
史鐵生曾經(jīng)寫道:“過去并未消失,而未來已經(jīng)存在。”看似矛盾的“未來”與“過去”實則統(tǒng)一。竊以為惟有把握住了并未消失的過去,方能明晰已然存在的未來。而這“通古今之變,明未來之化”的過程,本身亦處于時間的長河中,閃耀著智慧的光輝。
我們必須先明確,何謂“過去”與“未來”。“過去”與“未來”并非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時段,更不是一個向量的起點與終點,而是歷史螺旋上升的一個部分。
從主觀上來講,過去的確從未消失。“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當你倚靠著柳枝立在江畔,望著明月滿腹衷腸之時,過去的墜入池中月的謫仙,釃酒臨江的英豪都在此刻與你的情感相連接。是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雖事殊世異,但未來有人踏上你的腳印,望向同一輪江月時,又何嘗不“感慨系之矣呢?”由此,過去又何嘗消失!未來又何嘗不存在呢?
從客觀上來看,過去與未來都是歷史螺旋的一個部分。古往今來,有多少氣吞山河的豐功偉業(yè),在時間的滌蕩下是灰飛煙滅。又有多少堅如磐石的帝王基業(yè),在歷史的沖刷下是土崩瓦解。但是望向已作塵土的宮闕萬間,又有誰能說過去的事消失了呢?當詩仙墜入月色,當詩圣身老茅屋,已然遠去的盛唐從未消失,而是永遠鐫刻在了這片大地上。后人必會在這片廢墟上重建未來。在一次次新生與毀滅的輪回中,過去和未來的界限已然糊涂。過去會在未來中繼續(xù)延續(xù),而未來也已經(jīng)在過去中隱然存在。
誠然,“未來已經(jīng)存在”并不意味著未來已經(jīng)確定。“過去并未消失”也不意味著過去的還沒過去。未來與過去的辯證統(tǒng)一不是對當下的忽視,也不是對歷史流變的機械判斷,更不是“既已無力改變未來”的消極處世。恰相反,這是我們積極地“通古今之變,明未來之化”的基石,也是我們積極把握當下,締造未來的強心針。
米涅瓦的貓頭鷹,固然只會在黃昏起飛。但昨日的黃昏又何嘗不隨明日的晨曦!我們俯瞰過去之時,本身已經(jīng)融入了對當下與未來的思索。這一過程本身也是歷史長河的一部分,閃耀著智慧的光輝!
進一步地,“通古今之變,明未來之化”這個過程是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懵懂,開悟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明朗,最終歸真于“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和諧與統(tǒng)一。人類的命運,也正如此一般,在未來與過去的碰撞與統(tǒng)一中螺旋上升!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yè)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龍漕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龍漕路223號思源教育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